在江南的美食中,我很喜歡蔥油拌面。簡單,有韌性而且極富營養。我認為,用來形容余秋雨先生的小說《空島》也頗為貼切,因為它正是一部純粹而又美麗的小說。
拌面好吃,正宗的味道尤為重要,只有吃到那正宗而經典的味道才能叫吃到了真正的美食。正如同在紛繁眾多的文學作品中,余先生的作品仿佛正是殿堂里的一顆顆明珠,照亮著讀者們前行的路。
其實一開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是拒絕的,因為我認為,余先生在我國文化領域已經是現象級的大師,更是“教科書”式的權威人物,無論是本人還是其作品,都是不能夠被我輕易評頭論足的,后來其他同事告訴我,文字也是可以加特效的,作者也是可以打碼的,讓我放心把內心的話寫出來就好了,反正余老師也看不到的。于是乎,我便抱著初生牛犢的想法聊一些自己的感受。
因為在文化領域里打工,平時倒是能接觸到一些文化名家,余秋雨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。在一次簡單的接待中,更是有幸與余先生同桌共飲。經席間介紹,余先生得知我是單位新人,不但沒有冷落于我,竟還在全程中幾番照顧。輕松之刻,我便大膽說道:“余老師,小時候的作文可都是抄的您的文章!”沒想到余先生竟笑著反問我:“那請問你的作文得分高嗎?”
人如其文,多半不假。從小時看余先生的散文至今,多半是被文中那遼闊深遠的歷史背景與優雅美麗的段落所吸引,現如今兩次見其真人,其散發的儒雅氣質確是再一次應證了我內心的想法。
得知余先生的最新長篇小說《空島》已經出版,很好奇,這個“武功高強”的散文大師寫的小說到底如何?用了一個晚上去看這本書,讀完之后發現,完全沒有脹腹感,反而腦宇留香,伴隨著“一種美麗的生命哲學”沁入心脾。
尤其是余先生在文中幾次提到的“蔥油拌面”,雖然看似不起眼,我也不知余先生是否自己鐘情此面,但在我看來,不經意之間,蔥油拌面既成為了小線索,又被賦予了小內涵。正如其由此引申出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解釋一樣:至簡之素,而成至香之味。
《空島》也是一樣,沒有任何的葷腥與添加,確實是一部純粹而美麗的小說。現如今的大眾視野里,雞湯盛行,段子云集,碎片化的信息時代,很多并不完整的故事,都肆意被拿來拼接整理成所謂“小說”出版集結,除了咬文嚼字賣弄著片面的文字功夫,絲毫看不到小說的內涵和底蘊。
然而在《空島》里,既有矛盾沖突,抓人入境的小說劇情;又有隨手可以記入筆記本的散文句段;既有貫穿于全書環境描寫的“山居筆記”;又有感慨于城市變遷凄荒的“千年一嘆”。余先生用遼闊的歷史紀實手法,引經據典,娓娓道來,可謂是大道簡成,蕩氣回腸。
“散落,必定會遺失;遺失,又可能被找回。”全文都在一種尋找中進行,從揚州到蘇州,從海葉閣到五蘊島,人生的哲學亦是如此。岑乙,一個擁有著神氣而光彩的姓氏,并且極富獨立人格的技術流男主角,就這樣帶領著我們探尋著迷茫的精神世界。
無論是何求的一襲黑衣,還是趙南的一腔昆曲,都留在了更迭的歲月里,令人惋惜,讓人銘記。當小絲找到了大哥,也找到了伴侶,可她更找到了仇恨根源的回憶,人生的糾結恐怕無非愛與恨。讀罷嘆息,不禁感慨:愿無歲月可回首,且以情深共白首。